蜀道已有2000多年的發展歷史,是中國使用最早、使用時間最長的道路體系,亦是惟一貫穿中國南北分界線——秦嶺的交通體系,系中國地區經濟貿易、文化交流、社會發展的重要通道,素享“古代著名的土木工程”“世界陸路交通史上的活化石”之譽。2012年蜀道之金牛道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2006年劍門蜀道國務院批準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21年1月22日,《四川省“十大”文化旅游品牌建設方案》由省政府辦公廳印發實施,“大蜀道”榮列“十大”品牌之一。
2023年1月11日,來自四川廣元劍閣縣,在蓉參加省十四屆人大一次會議的四川省人大代表鄧小燕建言,相關部門向省文物局爭取文博展陳、建筑設計方面的專家智力支持,不斷推進大蜀道博物館項目建設。
劍閣作為先秦古棧道文化和中國蜀道文化的集中展現地和三國文化的核心走廊,其歷史悠久、文化厚重,在打造“大蜀道”特色文旅品牌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
2022年12月20日,廣元市委八屆五次全委會,明確“1345”發展戰略,提出聚力實現“五大目標”,其中“建設大蜀道國際文化旅游目的地和康養度假勝地”;劍閣縣委在市委八屆五次全委會后提出,“加快打造大蜀道國際文化旅游目的地核心區”。
“劍閣縣高標準建設大蜀道博物館是為落實省委、省政府大抓文旅經濟的戰略部署,彰顯四川資源優勢、建設文化和旅游強省、助推四川文旅經濟進一步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亦將對鞏固劍閣天府旅游名縣建設成果、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打造大蜀道國際旅游目的地、提升劍閣文旅發展品質發揮出重要作用。”鄧小燕說。
目前,劍閣縣人民政府積極推進大蜀道博物館建設,旨在將博物館打造形成集收藏、展覽、交流、教育、青少年活動、群眾活動等功能于一體的現代化綜合性博物館,使之成為蜀道沿線的標志性建筑,充分展現蜀道文化在中國乃至世界文化發展史中的獨特魅力和重要地位。
鄧小燕建議,推進大蜀道
博物館設計建設過程中積極倡導社會捐贈,嘗試文物托管制度,大力開展文物征集工作;向四川省文物局爭取博物館文物征集資金、運營資金及其它政策資金支持5000萬;同時利用項目資金,以國家一級博物館標準建設大蜀道博物館,充分提升劍閣縣域文旅發展品質。
版權聲明: 該文章出處來源非本站,目的在于傳播,如需轉載,請與稿件來源方聯系,如產生任何問題與本站無關;凡本文章所發布的圖片、視頻等素材,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供學習與研究,如果侵權,請提供版權證明,以便盡快刪除。